环卫体制“改”起来 农村环境“靓”起来

本文转自:大众日报
夏日的清晨 , 天刚微微亮 , 在青州市王府街道郑家村 , 四名保洁员已经拿着笤帚、扫帚等工具来到自己的负责区域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。
今年55岁的郑元东负责村里福寿街的七条巷子 , 清理垃圾、清扫路面 , 认认真真 , 一个烟头也不放过 。 “平时 , 我在家也没事干 , 看到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 , 我就想加入到环卫工人的队伍中 , 通过自己的双手把村子打扫得更加干净整洁 。 ”郑元东说 , 保洁员的工作虽然辛苦一点、累一点 , 但每当看到村子被自己打扫得干干净净 , 能让大家住着舒心 , 他的心里就特别高兴 。
环卫体制“改”起来 农村环境“靓”起来
在村里的党建文化一条街 , 干净整洁的路面跟两旁的绿植和宣传栏相得益彰 , 墙上的墙体画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。 “上个月 , 我们进行了人居环境整治‘十日攻坚’ , 党员群众齐上阵 , 把村里的底子彻底清出来了 , 还投入了20余万元对村庄进行了绿化 , 购买各类绿化苗木300多棵 , 绿化面积1000多平方 。 ”郑家村党支部书记刘洁说 。
村子越变越美 , 村民的幸福感也节节攀升 , 60岁的郑广深对村子的变化竖起大拇指 。 “环境好了 , 处处是景 , 现在夏天出门乘凉 , 蚊子苍蝇都少了很多 。 ”郑广深说 。
【环卫体制“改”起来 农村环境“靓”起来】
环卫体制“改”起来 农村环境“靓”起来
进行旱厕改造、安装天然气、建好污水管网 , 村庄绿化美化……郑家村的变化只是王府街道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 。 今年以来 , 王府街道重新调整了农村环卫一体化体制机制 , 实现整治、管护“双提升” , 奏响人居环境整治“最强音” 。
“以前 , 我们都是把环卫这块包给保洁公司 , 我们负责出钱 , 保洁公司负责具体运营 , 虽然省事 , 但是效果不尽人意 。 ”王府街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黄新武说 , “今年 , 我们率先在青州进行了环卫体制改革 , 实行村级保洁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形式 , 把垃圾清运等工作交给保洁公司 , 保洁员管理这块交给村里 , 目前已试运行了一个月 , 效果不错 。 ”
环卫体制“改”起来 农村环境“靓”起来
积极创新管理机制 , 该街道建立条块结合的“两条线”管理模式 , 一条线是“街道-环卫所-片区管理员-保洁员” , 成立街道环卫所全面统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, 以管区为单位设置片区管理员实现日常巡查监督 , 由各村组建保洁员队伍开展日常保洁 。 另一条线是“街道-管区-村支部书记(网格长)-村内各网格包靠干部” , 同时 , 充分发动党员、志愿者积极参与 , 形成了“双重管理、双线推进 , 全域整治、全民参与”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体系 。
为了建立健全考核机制 , 该街道重新修订了人居环境整治管理考核办法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 , 创新考核奖惩机制 , 拿出专项奖补资金 , 设立“攻坚擂台赛” , 一月一主题 , 一月一打擂 , 通过现场打分、现场验收的方式 , 通过量化排名实行资金奖补 , 激发村级内生动力和源头活水 , 全方位、全维度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。
环卫体制“改”起来 农村环境“靓”起来
“在5月份的‘攻坚擂台赛’上 , 我们村率先通过验收 , 领到了一等奖补资金 , 还登上了街道“擂主”光荣榜 , 下一步我们争取继续保持住 , 让村里的干净整洁常态化 。 ”刘洁说 。
环境的改善 , 带来了村民思想和行为上的转变 , 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摒弃了乱丢乱扔、乱堆乱放的陋习 , 养成了讲究卫生、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, 一幅乡风文明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画卷在青州大地徐徐展开 。

推荐阅读